近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新版《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并将于3月20日起正式施行。
(资料图)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去年新增5项省级非遗,现共有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27项、市级74项、县区级178项。
今年除夕至元宵期间,惠州各地非遗民俗火热上演,元宵非遗大巡游更是强势“出圈”。接下来,惠州如何将非遗“厚家底”转变为文旅“新引擎”,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
新版非遗保护管理办法3月20日起施行
惠州不断健全非遗保护规章制度,非遗保护传承迎来新的政策利好。
为进一步加强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切实提升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惠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日前公布了新版《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新版《办法》经2022年11月30日十三届4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将于2023年3月20日起施行,2017年7月发布的旧版《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与此前的保护管理办法相比,新版《办法》有何不同之处?“新版《办法》对非遗认定的条件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袁学欢介绍,新版《办法》首次明确界定,列入县(区)级以上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须在一定群体或者区域世代相传、活态存在,其历史可以追溯百年以上。
针对市、县(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职责,新版《办法》根据惠州机构改革精神以及实际情况,将惠州市各职能部门的名称以及职责对应调整。
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资金,是惠州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备受各级保护机构、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关注的重点。“新版《办法》指出,扶持经费由市财政部门列入每年的经费预算,各县(区)人民政府可以配套扶持资金。”袁学欢说,此项内容将更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利于提高申报非遗扶持资金的可操作性。
新版《办法》还强调开展传承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保障传承活动依法有序开展——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纳入保密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授、使用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途径进行。
文旅市场重新迎来热闹欢腾
被疫情笼罩的三年,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当疫情的阴霾散去,人们对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消费依然充满热情。
今年除夕至元宵期间,惠州各地非遗民俗活动百花齐放,一场“非遗大巡游”更是让非遗项目集体强势“出圈”,惠州文旅市场迎来久违的热闹欢腾。
“从年初一到初七,丰湖书院每天都有非遗项目上演,不仅好看,还很好吃。”从广州回家乡惠州过年的市民周先生住在西湖边上,春节假期常常带着孩子到丰湖书院玩耍,感受惠州本土的非遗文化。
这是惠州市委宣传部和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春节主题系列活动之一,从年初一持续至年初七,每天分别设置了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大亚湾、仲恺7个县区专场,累计超过5万人次参加。
2月5日,元宵节当天上午,“不辞长作岭南人”——2023年惠州多彩非遗闹元宵大巡游活动在市区环城西路举行。九大方阵、30余个非遗项目、近400名演员轮番上演,吸引近3万名市民游客到现场观看。
活动当天,巡游队伍在朝京门启动仪式上惊艳亮相,经过五一路路口、步行街牌坊,最后抵达平湖门。整个路线设有4个表演区,惠东渔歌、莫家拳、小金口麒麟舞、龙华大鼓、惠东盖子狮等30多个非遗项目“各显神通”,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这么多非遗项目齐聚一堂,传承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市民也可以在同一时间感受多项非遗的魅力,探索惠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令人激动。”广东省非遗小金口麒麟舞队队长、省级非遗传承人曾燕青告诉记者。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非遗巡游活动盛况空前,是近10年来惠州市非遗民俗的首次集中大巡演,将本土的客家文化、岭南文化、渔家文化等非遗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惠城横沥墨园村,在惠阳淡水老城,在惠东安墩、吉隆……今年元宵节,各具特色的非遗民俗活动轮番上演。
2月5日,惠东县安墩圩镇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元宵舞龙如约上演。由六条“龙”组成的舞龙队游走于大街小巷,所到之处人声鼎沸,群众随之祈福互动,盛况空前,呈现出一派热闹融洽的景象。
筹备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文化底蕴丰厚,广府文化、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在这里杂糅,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发展成独特的、带有东江文化烙印的惠州文化,从而使惠州非遗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异彩纷呈。
在元宵非遗大巡游的热闹欢腾之后,惠州如何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再上新台阶,带动文旅长线发展?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将把元宵节舞龙花灯、端午民俗风情、中秋节民俗展演等节庆活动打造为惠州标志性的“乡愁文化”品牌,引起受众情感共鸣,让节庆味“浓”起来。
惠州还将依托惠州迎妈祖、谭公醮会、东坡诞、朝云诞等特色民俗节日,整合精品非遗民俗项目资源,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惠州将着力推进“非遗进景区”,积极开展小金口麒麟舞、惠阳皆歌、惠东盖子狮、铁场邹氏醒狮进景区等活动,通过丰富景区的文化体验进而提升景区的旅游品质,将非遗“厚家底”转化为旅游发展“新引擎”。
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筹备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州市将加大非遗挖掘和申报工作力度,提前谋划东坡传说、葛洪传说、龙形拳、庙会(九龙峰谭公庙醮会)等筹备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充实“国家—省—市—区”四级名录体系,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迷人风采。
与此同时,惠州将全力推进“文物+非遗”模式,将文物点作为非遗项目的空间载体,通过在历史文化街区水东街、东坡祠、丰湖书院开展非遗展演展示,使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的充分结合,进一步释放文化的活力。
放眼大湾区,惠州将充分发挥非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大局的作用,加大对东江流域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发挥莫家拳、龙形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共享的非遗资源文化交流效能,强化湾区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基因,进一步深化湾区城市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记者】糜朝霞
【摄影】王昌辉
【作者】 糜朝霞;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