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抹红”到“一片红” 文旅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每日时讯
2023-02-16 18:07:48 来源:中国志愿


【资料图】

一袭红马甲,一颗火热心,一抹志愿红,一道好风景。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创新探索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今,从“一抹红”到“一片红”,旅游志愿服务逐步遍地开花,志愿服务精神得到更好传承和弘扬。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近期公布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一批成效明显、影响力强、创新价值高、特色鲜明的旅游志愿服务实践脱颖而出,彰显出新时代我国旅游志愿服务的崭新面貌。 志愿服务常态化一个个志愿服务阵地、一次次文明旅游引导、一场场特色宣讲活动……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围绕市民游客所需,体现了创新旅游志愿服务形式,推动常态化服务出亮点等积极实践。 “上海哪些景点好玩、有特色?”“想去对面的东方明珠,要怎么过去?”“和旅行社签订合同,要注意哪些内容?”……像这样的咨询,上海市黄浦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团队常常会遇到。上海市南京路文化和旅游资源优渥,游客量长年保持较高水平。自2002年开始,每月的20日,该团队都会准时到南京路步行街,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景区讲解、资料发放、线路推荐等服务。近年来,团队还立足外滩、豫园、田子坊等景点开展志愿活动,至今已组织上千人次参与服务,服务市民游客十余万人次。 山西省洪洞县孝亲敬茶志愿服务项目深挖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根祖文化内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敬茶”为载体,把家国情怀和家风家教相结合,让“孝亲敬茶”志愿活动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如何24小时为市民游客提供志愿服务?“美丽杭州行 助力亚运会”金牌导游志愿服务项目给出了答案。2020年,项目团队研发出“志愿问询宝——非接触式志愿服务系统”,采用智能语音,录入杭州经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等,实现24小时免费为游客提供问询服务和景点讲解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遴选活动中,各地培育和推选出了一大批针对性强、专业性高、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旅游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相信这些典型案例能够为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提供好的经验和启发。我们将持续挖掘优质实践案例,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旅游志愿服务创新、多样化发展。” 文明实践品牌化

近年来,多方资源汇聚、联动效应强化,共同促进了旅游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发展。各地充分发挥品牌项目辐射聚合、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旅游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上海市黄浦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团队创立于1982年,到2002年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流程;“美丽杭州行 助力亚运会”金牌导游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春雨工程”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涵盖导游志愿讲解、文明旅游宣导、非接触式旅游咨询等;山西省洪洞县孝亲敬茶志愿服务项目精准把握家庭游、研学游趋势,传承优秀文化……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我国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的新成果。

“家的精神就是血脉与亲情。我们通过‘孝亲敬茶’这一载体,既展示了景区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了大槐树移民文化、根祖文化、姓氏文化和孝亲敬老美德,又可以引导游客将自身的优良家风家教传承下去,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办公室主任范建刚介绍,目前,项目已累计开展活动200余次,游客参与量4500余人次,成为洪洞大槐树孝文化节和研学游活动的一大亮点。

“部分城市将志愿服务与重大活动结合,部分旅游院校以‘教育实践+旅游推介’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部分景区在文旅融合上下足功夫等,都是有益尝试。”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评审专家、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表示,下一步,旅游志愿服务要与所在城市品牌建设相结合,系统化推进,一体化开展;要紧紧围绕游客需求,将服务渗透到旅游的各个环节,为旅游注入活力,为游客提供便利。

管理机制专业化典型案例中旅游志愿活动的参与主体涵盖金牌导游、非遗传承人、旅游院校师生等,涌现出诸多专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新形态、新模式。从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到旅游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公园广场,再到社区、乡村,繁华热闹的大背景里,总能看到忙碌的“志愿红”。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和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取得积极成效。 西子湖畔,春意渐浓。许多“红马甲”分布在西湖周围,引人注目。这支“红马甲”队伍就是“美丽杭州”志愿服务队。他们每周定期为游客提供免费旅游咨询、指路等服务,并在西湖周边志愿讲解,介绍杭州的美丽风景、历史人文。目前,团队在册志愿者1.2万余人,已经为社会提供了近26万志愿服务时数。 “游客向往西湖胜景,但也容易忽略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志愿者的一大作用就是带领游客全方位发现杭州之美。”“美丽杭州”志愿服务队队长孙伟权介绍,团队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我们每月定期组织团建活动、举办‘益讲杭城志愿者培训学堂’,带领志愿者实地探寻遗迹、跟随专家积累知识。” “保护传承非遗,助力全域旅游”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安徽省潜山市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走出了“非遗+旅游”的志愿服务特色路径,吸纳非遗传承人、民间文艺人等开展志愿服务。 “三聚焦三融合 着力打造高校文旅服务新高地”项目由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文旅志愿服务支队打造。13年来,支队结合专业优势与高校资源,深入基层开展理论政策讲解、展览展示等公益性服务,为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水平作出示范。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表示,各地通过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联盟组织、搭建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孵化社会主体、拓展来源渠道,吸引大众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志愿服务。同时,旅游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和制度化保障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地方通过建章立制激励志愿者参与、确保志愿者权益。未来,旅游志愿服务将朝着文旅深度融合,更加专业化、制度化等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互帮互助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和文明旅游发展。 END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贾学学 潘忠婷 校对:白静 审核:陈星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志愿服务 文化内涵